正在接近太阳系内部,在观测史上最大的“巨大彗星”上首次检测到分子射流
7月6日(星期日) 14:00发布
图片
图片
描绘了以太阳系外缘的“彗星之巢”的奥尔特云为起源的、已知的最大级别的彗星——贝尔纳·迪内利·伯恩斯坦彗星( C/2014 UN271 )的想象图( NSF/AUI/NSF NRAO/M.Weiss )
天文学家团队发现,一氧化碳( CO )气体的射流从观测史上最大级别的巨大彗星贝尔纳-迪内利-伯恩斯坦彗星( C/2014 UN271 )的直径约140km的彗星核中喷出。 此次使用南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阿尔玛( ALMA )电波望远镜(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干涉仪)进行观测时,彗星距离太阳和海王星的一半以上,距离太阳很远。 2031年将进入太阳系内部,但直到地球附近才接近太阳。【图片】哈勃太空望远镜于2022年1月拍摄的贝尔纳·迪内利·伯恩斯坦彗星■重要事实美国航天局戈达德宇宙飞行中心( GSFC )等的研究小组使用强力电波望远镜的ALMA,观测了日心距离(太阳彗星间的距离)为16.6AU (天文单位,1AU为太阳地球间距离)的UN271彗星。 2024年3月实施的该观测表明,彗星的分子活动以从彗星核喷出的CO气体的射流形式活跃着。 这是距离太阳这么远的彗星首次检测出CO正在脱气(释放冻结的气体),是研究遥远太阳系天体的一大里程碑。 UN271彗星的大小是大部分已知彗星的10倍以上,发现之初被打上了小行星的临时符号。 公转周期约为60万年,下一次通过近日点被认为是2031年。 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IAU )的小行星中心( MPC ) 2021年6月19日的发表,天文学家佩德罗·贝尔纳·迪内利和加里·伯恩斯坦将国际研究项目“暗能量调查( DES )”的档案图像数据 ■UN271彗星发生了什么?UN271彗星显示出了意想不到的行为。 彗星的中心部分是由岩石和冰构成的固体核。 彗星接近太阳时,细胞核会变暖,冰升华形成闪耀的陀螺(头部)和尾巴。 根据刊登在天文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的这次最新观测结果,明确了从UN271彗星的核中喷出了时时刻刻变化的复杂CO气体的射流。 尽管彗星离太阳非常远,喷气还是在彗星面向太阳的一侧看到了。 这是关于在距离太阳如此遥远的低温环境中引起彗星活动的主要原因的第一个直接证据。
对起源于奥尔特云的巨大彗星“爆炸性脱气”■“爆炸性脱气”总结本次研究的论文的笔头执笔者因此,隶属于美国大学和GSFC的内森·罗斯表示:“通过这次的测量,可以调查这个巨大的冰天体是如何活动的。”“现在确认的是爆炸性的脱气模式,据此,这颗彗星向太阳系的内侧飞行。 预计脱气今后还将持续,天文学家期待UN271彗星在这几年中随着接近太阳,能看到除CO以外的冻结气体,特别是甲烷和甲醛等射流。 ■已发现的最大级别的彗星UN271彗星是至今为止观测到的最大级别的彗星,起源于错误云。 美国航天局解释说,奥尔特云像一个大而厚的泡沫围绕在太阳系周围。 冥王星遥远的奥尔特云是无数彗星聚集的仓库。 但是,UN271并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彗星。 历史上最大的彗星被认为是被称为“1729年的大彗星”的萨拉巴彗星( C/1729 ),可以用肉眼观测到。
Jamie Carter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市场最简单三个步骤,免费配资平台,炒股配资网站来找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